南京诺亚康贝儿童康复中心

孔雀常见疾病,孔雀常见疾病的防治

  1. 孔雀鱼突然消失了!有几种可能?
  2. 怎么治孔雀呼吸道疾病?
  3. 孔雀鱼水温25度最容易生什么病?
  4. 养孔雀球虫病和白痢病症状如何?
  5. 孔雀鱼生病了怎么治?

孔雀鱼突然消失了!有几种可能

1、生病引起死亡

初生的孔雀鱼小鱼苗,体质差,抵抗力差,对水温水质的变化极为敏感,因此,极易因水环境动荡生病,或是受到外界寄生虫病菌的侵扰而患病。而柔弱的小孔雀鱼通常都不能自我免疫力恢复,结果就是因病致死。比如小孔雀鱼最常见的针尾病,就是饱受水里的***(三代虫)困扰,拖累而死的。

2、设备导致意外;

孔雀常见疾病,孔雀常见疾病的防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同样,初生的孔雀鱼小鱼苗由于体质差,所以游动能力较弱,在水流稍大一点的环境中就“身不由己”的随水漂流,遇到一些过滤器的进水口,抵挡不住“强大”的吸力而被水流吞噬进过滤器而死亡。这种水流的吸力对孔雀鱼大鱼几乎没有任何影响,但是对小鱼苗来说就是致命的。

相信很多养孔雀鱼的鱼友都曾在“暗无天日”的过滤槽(桶)里面发现过小鱼苗,要么是在挣扎,要么是已然归西了,这就是设备导致的小鱼苗意外死亡。

3、被大鱼吞食了;

孔雀常见疾病,孔雀常见疾病的防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如果说前面两种情况不可避免,那么小孔雀鱼被大鱼吞食就是责任完全在我们了。毕竟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判、及时处理,那么“大鱼吃小鱼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而在我们实际养鱼过程中,小孔雀鱼非疾病消失的绝大多数原因就是因为被大鱼当做“点心”吃掉了。

怎么治孔雀呼吸道疾病?

孔雀养殖的疾病防治预防为主。

  一、预防  1 良好的饲养环境是孔雀防病的重要条件,因此,在饲养孔雀时,笼舍要求光照充足,地势高;平养时地面上要铺垫一层细石砂,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。  2 雏孔雀20日龄时肌注鸡新城疫Ⅱ系苗,每年秋季对当年繁殖的孔雀进行一次鸡痘疫苗接种。  3 成年孔雀每年春、秋季各进行一次鸡新城疫Ⅱ系苗接种,同时口服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驱虫。  二、黑头病的防治  1 症状:黑头病又称盲肠肝炎,是孔雀的易发病表现精神萎糜,食欲不振,排***或褐色稀便,病变主要部位在盲肠和肝脏,盲肠肿大,腔内大量充血,肝脏表面出现黄豆粒大小的白色或微***坏死灶。  2 防治:预防本病,可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,发病后用抗菌素治疗有效。  其余疾病的防治要结合本地区禽流行病的特点来进行。

孔雀鱼水温25度最容易生什么病?

孔雀鱼在16度也能活,但是低于18度就不进食了,而且爬缸不动。最好是在22-24度之间超过24度是孔雀鱼会加快老化的速度(孔雀鱼的寿命在18个月左右)温度太低容易得针尾,口棉,烂腮,以及肠道疾病,温度太高则会容易烫尾,弯腰,加速衰老。孔雀的适应能力很强,随然说温度高一点低一点都能活,但是状态最好而且容易繁殖的温度是24度。

孔雀常见疾病,孔雀常见疾病的防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养孔雀球虫病和白痢病症状如何?

雀白痢病症状 孔雀白痢是由孔雀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雏孔雀最常见的、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,也称雏白痢。

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。病孔雀的排泄物污染了饲料、饮水和用具等均可传播。患病母孔雀可通过种蛋将病菌传给后代。公孔雀的睾丸也能带菌,通过交配可把病菌传给后代。各种年龄的孔雀都能感染孔雀白痢。雏孔雀在出壳后第三天就能致病,7日龄左右死亡率最高。病孔雀精神萎顿,翅膀下垂,怕冷,不愿走动,身体蜷缩,常互相拥挤成一团,发出“叽叽”的尖叫声;食欲减退或不食,嗉囊空虚并充满气体或水;排白色浆糊状粪便并粘住肛门周围羽毛,俗称“糊***”。多数病孔雀有呼吸困难症状,伸颈张口。本病死亡率较高。

孔雀鱼生病了怎么治?

孔雀鱼生病了,主要是调理水质,杀灭鱼体和水里的有害细菌。如果您的孔雀鱼生病了可以按照下面这几步治疗。

1.如果一两条孔雀鱼生病首先就要先将病鱼隔离,如果是大部分孔雀鱼都生病了,那么可以跳过这一步。

2.用困好的新水把鱼缸里的水换掉一半以上,注意新水的温度最好和鱼缸的水温保持一致或者起伏不要太大。

3.缓慢的将鱼缸的水温调整到28度到30度,这样有利于大部分药物的吸收,提高药效,杀灭一些不耐高温的病菌和***。

4.鱼缸中下千分之三或千分之四的盐,盐可以消灭很多病菌而且和大部分观赏鱼常用药没有冲突。

5.根据鱼病的症状下入杀菌药物,最常用的有土霉素,黄粉等,一般土霉素,黄粉就可以治疗大部分鱼病。

6.用药期间一定要禁食,一般持续用药三天以上就可以见到效果,孔雀鱼恢复健康以后就要把鱼缸里的水换掉了。

7.持续观察,如果病鱼完全康复让孔雀鱼吃点丰年虾之类的高营养食物恢复体力。

以上治疗步骤可以解决大部分鱼病。治病不如防病,平时我们要把水质调理好,饲喂要定时定量,水温稳定在24-26度之间,这样我们的孔雀鱼才能健康的成长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noahkangbei.com/post/2508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